为什么是这个趋势?为什么是这个时间节点?梳理这个行业的发展历史,我们大概能从中去找到一些答案。
01
千帆竞发之前
而从“有”到“精”,往往只差一个机会。
02
供应链爆发大时代
新冠疫情之前,市场对国产设备的偏见在一个地方最为典型,就是那些to 资本的创新药公司。
生物创新药企,特别是18A和科创板那些资本局大力往前推的创新药公司,最开始都是“资本驱动”,一切业务求快求好,人招最好的,产品买数据最靓的,所有的设备当然也都上最好的,这些设备耗材也是只看牌子不看价格。
而在一级市场创新药刚刚火的那几年,有厂房、实验室、设备等“固定资产”的项目,相比于“PPT造药”的公司能够拿到更高的估值,这也进一步推动了进口设备&耗材在我国制药上游领域的市场份额。
一场全球范围内的疫情暴发,影响之一就是带来供应链的断裂。外面的东西进不来,国内药企要求再高,也只能“委身”用国产的东西,现实情况的倒闭对国内设备行业的产品起到了一波“教育”作用,也让整个行业意识到这批跟随着中国医药产业发展起来的上游设备公司,产品质量和交付一定程度上也能和“高大上”的进口设备相媲美。
不过,上述这些变化只是推动国产制药设备行业发展的一小部分。新冠期间,无论是抗体、小分子、还是疫苗需求全面爆发。药品和疫苗这种此前只存在于医院和药店的产品开始和人们生活无限贴近。打疫苗、测核酸成了大家每天的日常,囤药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上马新项目亦成为制药公司每天都会排上日程的事情。
这也是为何诸如一些涉及疫苗、抗体以及防护器械产品上游设备生产公司能走向台前的直接原因。
而疫情散去之后,整个医药行业都在慢慢消化这突然洒下来的泡沫。
创新药的故事不灵了,资本的梦没法继续圆下去,开始冷静起来了。而创新药企业,为了盈利能力,也会开始注重成本控制,他们的第一目标不是to资本,而是要活下来。
而需要戒骄戒躁也不只是制药公司,上游设备企业在新冠期间被时代裹挟而产生的一些冒进,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收敛。
但新冠时期的高光,绝不是这个产业的终点。
03
新的征程
让我们礼赞时代,让我们共论未来。
在一个突发的历史机遇将这个行业推向风口之后的理性回归之时,重新为这个行业找到一条更新的、更长远、更有建设性的发展道路。
内容来源:药视声 药智网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部分图片、数据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及图片、字体等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您的网站已到期,请及时续费
联系电话:400-606-1198
微信扫码添加好友